深度解析三家分晋:为何偏偏是赵魏韩

   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晋齐卫宋等中原诸侯不约而同地发生了臣子篡国事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赵韩魏三家分晋,大多数史学家都以此事件为战国史的开端。卿权大过君权是分封制下的必然产物,但大多时候都是一家取代另外一家,如戴氏取宋、田氏代齐,后世的历次改朝换代更是如此。为何晋国就这么特别,会衍生出三个并列的国家呢?

500

  赵韩魏何以熬到最后?

  (季札)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正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左传》

500

  季札石像

  春秋中后期,吴国大家季札游历晋国时,曾言晋国的国正必将落入卿族手中,而诸卿中他最看好赵韩魏三家。当然对这番话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更加直白——“正将在三家”。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季札对赵韩魏三家的例行吹捧,其实对其他卿族也做了类似褒扬,作为最终胜利者的赵韩魏三家删除了相关记录,造成天命所归的假象。综合来看后面这种说法貌似更符合常理,当时晋国最显赫的卿族除了赵韩魏,还有中行、范、智三家,这三家实力雄厚,有的排名还要高过赵韩魏。那么赵韩魏是如何从六卿中脱颖而出。

  从六卿专权到四卿并立

  晋国的卿族远不止六家,另外还有狐氏、先氏、胥氏、郤氏、栾氏等。但晋国最有实权的卿士除了个别时候一般只有六个,典型的僧多肉少,卿族之间的倾轧再多难免,不少卿族或被逐出晋国,或被灭族。至季札访问晋国的公元前550年前后,晋国朝局恰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六卿格局,并且这一局面维持了五六十年。

500

  晋国是中原第一大国,一举一动备受天下关注,除了季札的“预言”外,孙武也对晋国正局做出过判断:范、中行必先失败,智氏次之,再次是韩魏,赵氏则会坚持到最后。这些论断出自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吴问》,里面很多细节经不住推敲,而且还准的令人发指,其真实性确实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孙子的论据很有意思,书中称范、中行两家田地赋税最重,智氏次之,韩魏再次之,赵氏则最轻。赋税的轻重反映了底层民众对各卿族的支持程度,范氏和中行氏最不得人心,故会最先灭亡。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