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月谈 | 红芪

中药半月谈 | 红芪

武都红芪补气升阳

红芪

hong qi

典趣

半夏柴胡西潞當

甘肃红芪岷当归

· 典故趣闻 ·

相传,在甘南地区有一位擅长中医药的老人。他为人善良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民众。一个寒冷的冬天,老人冒着凛冽的霜雪上山采药,忽闻远处传来求救之声。老人急忙循声找去,原来是一名小儿在山边不小心被脚下的冰雪滑倒,眼看就要坠下悬崖。老人顾不得年事已高,扔下手中刚采摘到的草药,拼死把小儿拖回崖上。然而,由于力气耗尽,老人自己却失足坠入崖中。小儿痛哭流涕,泪水浇灌了老人掉落在崖旁的草药。不久后人们发现,这种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等作用。为了纪念这位被大家尊称为.洪耆‘的老人,后人取其谐音把这种草药命名为.红芪‘。

红芪别名晋芪、独根、黑芪、真盘子,在中药应用史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红芪的记载。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及:.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消痈肿。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许多中药材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而功效却有不同。红芪和黄芪即为如此。它们为同科(豆科)异属的植物,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历代本草记载中红芪多在黄芪项下,《本草经集注》中也是如此。

从外观来看,红芪和黄芪的主要区别是根外皮的颜色,黄芪表面为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而红芪表面为灰红棕色。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两者虽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相同,但在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方面却存在差异,并不属于同一中药。198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将红芪单独列出,此后均将红芪、黄芪分列收载。

红芪富含红芪多糖,还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甾体及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预防骨质疏松、诱导免疫因子生成、降血压、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 药材来源 ·

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外表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皮部黄白色,形成层环浅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

· 性味归经 ·

性微温,味甘。

归肺、脾经。

· 功效主治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30克。

· 食疗推荐 ·

红芪枣花茶

红芪搭配红枣、枸杞子、玫瑰花等一起泡茶或煮水代茶饮,能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力,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等症状。

红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1只,红芪15克,當参10克,枸杞子10克,红枣8颗,生姜5片,料酒适量。

做法:取红芪、當参、枸杞子、红枣洗净,生姜去皮切片。水烧开,将乌鸡过开水去血水,约3~5分钟捞出,水倒掉重新加水。然后将红芪等其他原料一起下锅开大火,水开后改小火炖1小时。供食鸡肉喝汤。

功效:可改善气血不足症状,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宜于脾气虚引起的体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人群。

· 温馨提示 ·

孕妇慎用。红芪不宜与杏仁同用。

⭐️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宣传,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设星标

狂点赞

点在看

去分享

您的支持是药娃成长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号为中国药学会科普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yhlw_cmei@126.com

原标题:《中药半月谈 | 红芪》

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