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年,一篇讲完。

高三一年,一篇讲完。

学长我为了写这篇内容,连肝5个通宵,本来为数不多的发量也是日渐稀少。

毫不夸张,绝对是全网最牛X的干货,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为了大家的阅读体验,我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例子,进行了一些或许恰当或许不恰当的类比,

更是耗神费心的做了思维导图,把文章内容分门别类,大家可以有侧重点的去看哦,

要带着目的去学习,这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的一个原则。

全文近2W字,可以先收藏,再阅读。

相信我,读完全文,你对高三学习必然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思维导图在最后,需要者自取)

高考就像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的去洗。

等到上了考场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只要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

这个大标题不够准确,但我又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因为它涉及了两个层面的东西:

战略和道。

战略是什么?

在大家的印象里,那战争里面才有的东西,可高三同样也是一场战争。

如果把高三生活比做成一盘王者荣耀,那战略就是你在开局前就要明确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对面三个大C都是法师,那你第一件补个小魔女是不是会好很多,如果对面是老虎加牛魔,你是不是要注意一级对面会来入侵野区?

又比如说对面是个打野司马懿,你是不是要注意前期不要让他起节奏,拿人头?

这一章节就像这种东西,它是你在高三最初的学习前就需要明确的一些东西。

但它同时又像是道一样,是一些最底层的规则,比如说世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太阳东升西落,万有引力,

这些内容就是高三学生需要遵守的底层规则,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去总结这些东西,告诉你这些东西,所以你往往踩了很多坑而不自知,进步缓慢又充满焦虑。

读下去吧,我认为读完这一篇,你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误区,而且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

意义:

我一直有个观点: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说的再深刻点,大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

大部分人都只是被社会的洪流裹挟着,被大环境趋势着往前走。

因为身边的人告诉他要好好读书,要上大学,同时他也发现确实大多数同龄人也都走在了这条路上,所以他选择了上大学,选择了读书。

可是呢,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们说上了大学能遇到更好的人,能赚到更多的钱,能有更光明的未来。

可是仅凭这些根本不足以激发学习的动力,因为这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人呢,是要一定要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个意义的,是需要去寻找一个目的的,并且这个目的能带来的收益要足够具体。

如果你找不到付出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根本无法在高三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里坚持下来。

你要去静下心来去想一想哪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目标,思考什么到底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把一个目标想的越详细越好,并且,要去想象达成你的目标真正能给你带来什么。

比如说你如果是为了上好大学,那你要去想好大学里有什么,例如优秀的人,完善的设施装备,资源的倾斜。

然后你要根据这些点去想象场景,去想象那些美好,试着让自己亲身经历过这种爽感,这样你才能更渴望的拥有它。

同样的,你如果是为了钱,为了更好的待遇,那你就要去想你有了钱之后能干嘛,具体到你要买什么,试着去想拥有这些东西你是什么感觉,让自己融入到想象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想象自己心底的愿望被实现的瞬间是什么感受。

我推荐大家可以特地花费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掉手机,远离一切喧嚣和嘈杂,静静的坐在书桌旁,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去思考,去体会,去感悟,然后把获得的一切感受以及自己努力的原因记录下来。

价值:

第一点似乎有点抽象,第二点就简单粗暴了许多——通过金钱去衡量你的努力,毕竟钱这玩意在谁那都好使。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高三补课老师一个小时150,但其实他们的作用无非也就是帮你理清楚知识点,给你敲出重点,那如果这一切靠你自己去实现呢?

假设他们一个小时能给你讲清楚一个章节,那你完全可以自己操作,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随便一搜就能找到许多的关于高中重点的帖子,

关键其实就在于你想不想看,说句实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想你追姑娘的时候吧,那时候的你绝对是想方设法。

一切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

现在如果依靠你自己学习,哪怕学习这些内容花费了你两个小时,那平均算下来你一个小时净赚75。

这样你就明确了一点事,知识点就是钱,依靠自己掌握了一个知识,你就赚到了一定金额的钱,这样想一想,学习似乎就变成了一件很爽的事。

接着我们从未来去考虑:如果你高三足够努力且高考成绩正常,最后进入了一所一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那么等你毕业后,月薪1W,年薪加分红得15W,并且还持续处于上升期,

咱们就以30年为一个阶段,把平均年薪定做30W,这样30年下来,你就能获得900W的收益,而高三才不过区区365天,这样平均下来一天就有2W多,按一天学习12个小时来算,每小时收益也也有足足100多元。

你如果按照上面这种方式考虑,那你每天就不是来学习的,你天天都是来挣Money的,这样想,是不是就是动力满满了呢?

PS: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按照上面哪种方式去思考,都要去动笔写下来,把他记录到一张纸上,然后贴在桌子上或者夹在某本书里,累了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会对你有极强的激励作用。

说真的,如果你足够想赢,看到努力背后的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你会发现曾经困扰自己的一切问题都不能再称之为问题,比如说: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想去打游戏。

送你一句话:只有在真正找到目标后,你的奔跑才会义无反顾。

我们要明确一件事:

我们目的是为了考高分,而非是真的去搞教育。

要想的现实一点,想明白自己就是来得分的,就是为了来应试的。

所以别听有些人扯那些没用的,说什么除了做题啥也不会,学习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力的。

说真的,说这种话的人真是搞笑,哪怕是天王老子他来考试,高考也是看他的分数。高考不会说让你在考场上做个实验,考动手能力,也不会给你出一张奇奇怪怪的试卷,问一些诸如.你在一片雪地里遇到了北极熊,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的脑残问题,说这种话的人就是酸你,就是嫉妒你成绩比他好。

咱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要的就是分数,高三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6.25号的那张成绩单上的分数能高一点,让自己在填报志愿时能上心爱的大学,能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所以哪怕将来你进入了大城市,被打上了.小镇做题家‘的标签也无所谓,起码自己已经进入了新的城市啊,多少人做梦还没这个机会呢。

所以明确了这个目的后,我们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提高自己的分数,

数学物理知识点,管他是什么呢,会用就行了,看到一个题知道怎么做就好啦。

英语语法,不懂也无所谓,考试也不会让你分析他是状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

老师之所以让你去分析句子成分,判断句子类型,是为了让你能更容易的翻译句子,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多阅读英语美文,培养语感去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在高中是真的见过那些概念背的哇哇熟,考试啥都不会的人,也见过那种单词背的贼溜,语法也明白,但英语成绩就是拉胯的人。)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高考考场上,如果你凭借视力优势,能往旁边同学的试卷上多瞄上几眼,而且恰好他是个好学生,你因此多得了十来分,这也是你的本事,那你就是牛X。

(咱也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封号,大家把保护打在评论区里。)

大家是怎么看待试卷的呢?

是把它当做学校安排的一次任务?还是说是把它当作一个阶段性的检验?

或者是说就当成大型娱乐活动,趁着考试期间浪几天?

大家又是怎么看待成绩的呢?

成绩的好坏是否会严重影响你的心情?

你会不会因为名列前茅而沾沾自喜,兴奋得睡不着觉?

又会不会因为成绩倒退而悲伤哭泣,情绪低落好几天?

无论你之前是怎么想的,我都希望你现在能重新明确一下认知:

试卷是为了让我们见到新题型,新思路的,是为了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漏洞的,是为了让我们在高考前持续增强自身能力的。

一旦你抱着这样的态度,你会惊奇的发现你对成绩就不会过于重视了,

你会开始想,分是个什么玩意,屁用没有,你的情绪就不会因为分数而产生较大的波动,

如果你得了低分,就会美滋滋的想:太棒了,高考前又发现了漏洞。

如果你得了高分,反而情绪有些低落:唉,这次考试净考一些我都会的东西。

大家一定要明确一件事,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高考,要把格局打开,要目光长远,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得失或悲或喜。

考好了,兴奋一宿就够了,一觉醒来就要踏上新的征程,再次像向高考这个大怪物进发。

考差了,实在难过就哭一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接下来要很快重新进入状态,从这张试卷里找到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

发现问题并让你改正它,这就是这次考试全部的意义。

据我观察,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努力,什么叫辛苦,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

更有很多人明明处于辛苦状态而不自知,还盲目的认为自己终会成功。

我来谈一下我的认识:

努力=不断对自己反思调整+时间精力的付出。

一个努力的人会自我反思,去考虑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基础已经足够牢固,必得的分已经牢牢握在手中,他就会开始向难题进发,而不是一直处于舒适区。

而一个辛苦的人则是只会盲目的付出,而不会停下来思考。

就像是他在一条赛道上傻乎乎的跑着,他只管跑,却不懂得看看周围的环境,可是明明赛道外就摆着一排自行车。

如果你已经很认真了,成绩却毫无长进,而且你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那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学习方法没对?还是说效率过低?或者仅仅是因为这几次考试都考到了自己的盲区?

一定要去想清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而不是傻乎乎的往前跑,那是莽夫的行为。

首先明确一个认识:反思>>>>盲目刷题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个符号,他的数学意义是远大于,而上面这个符号显然已经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它叫做.宇宙第一牛B,究极无敌远大于‘。

咳咳,虽然是我瞎掰的,但你们一定清楚我的意思:

反思要远比盲目刷题要重要,而且重要得不是一星半点。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也不能比上这个差距的一分一毫,她们之间的差距完全是行星级别的数量单位,可能也只有光年这个距离单位才能和他配套。

我扯了这么多废话,渲染了这么久,想说的其实只有一点,一定要注重反思。

反思有多重要呢?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孔老夫子说过:沃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老夫子又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沃兹基都说过:

只学习,不思考,聪明的孩子变傻宝

什么叫反思呢?

高级一点的说法叫做复盘,通俗一点说叫做写日记,如果对于我们的高中生活来说,就是去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什么呢?

就是我们的错题,因为错题会清楚地指明你的问题在哪,你的短板在哪。

哎,那位小声嘀咕的同学,别跟我说什么粗心算错了,计算失误不也算是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吗?

这说明你不够细心,你要去记录下来,写到错题本的第一页,考前翻看错题本的要提醒自己:遇到自己容易犯病的地方,把节奏放慢一点。缓慢而精准的拿下五分,也比迅速而失误的一分不得强。

归纳总结还意味着:一定要注重你的错题。

很多人根本没有正确对待错题,他们往往是课上一听,懂了,费半天劲抄到错题本上,再把答案抄上去,下次遇到,该不会还是不会。

这是因为他们错题之后没有进行反思,真正的反思是要去理清一道题的逻辑,想清楚自己究竟卡在了哪一步,明白这道题的核心步骤是什么。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写的关于纠错本记录的内容,它绝对是你从班级中游跻身于前十的关键。

大家可以先点进去,收藏下来,然后找个空闲时间把他完完整整的看一遍。

花20分钟,换你考进一本甚至是一所985/211高校,这笔买卖应该不算亏吧?

错题本怎么做省时间? - 小刘同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49882/answer/2259490023

我一直非常鄙夷那些所谓的题海战术,因为完全没必要啊,整个过程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累死自己,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去达到同样的效果。

现在我们随便说一个知识点,比如复数,他的考法就那么几种,那你都搞懂的话,还有必要做吗?

当然,这个题型有点过于简单了,那咱们再拿数列举例,大题的考法类型多吗?

也不多,你做个10来张试卷,基本类型就都搞的差不多了,你遇到一种方法就把他记下来,

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一旦遇到了新类型,你脑袋里没思路,考试后一定把它整理下来,整理到数列这个专题里,这样他就变成了你的东西。唉,你看,数列又学完了。

然后呢,平时一定要多看看自己整理的东西,去体会,去理解,去记忆这些东西,把别人刷题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绝对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大家一定要要横向刷题,就是说要去刷专题,你物理电磁不会就做电磁,机械运动不会就做机械运动,哪里不会做哪里,

可是有些人认真地刷套卷,从白天做到黑夜,作秀给谁看呢?

无非就是给自己感动的眼泪汪汪的,有这时间睡觉它不香吗?

PS:对于这个话题我还有三点想说,以防某些人喷我,同时也是为了做一些补充。

一、有人会说刷套卷不只是为了见题型,而是为了找考试的感觉,为了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计算能力。但我认为,高三的考试大大小小不下百场,这个次数完全够了,你只需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

二、题海战术是为了训练你的本能,当你做够一定数量的题目后,你会把某些联系刻到骨子里,比如说看到垂直会想到向量积等于零,想到构建三角形等一系列内容,当然,刷题对这方面很有帮助,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把一些联系紧密的点写出来,平时多看看。(联系这种能力很重要,这属于思维的层面,以后会特地发一篇内容详细讲)

三、当你在刷专题的时候,如果遇到那些你一眼就能看出是你做过的题型的题时(这句话写的有点绕,hh),你可以直接pass掉,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你的计算能力过关。

正反馈

世上任何事的坚持都是离不开正反馈的。

班上的那个第一可不只是为了高考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他是当过了第一,体会过了那种飞一般的感觉。

同样的,富人也是如此,为什么一些富人能够东山再起?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很有钱了还会拼命赚钱?

只是因为他们体会过有钱的快乐——开着豪车,泡着美女,整天出入各种高档场所,想干什么干什么。

经历过了这些,他们再也不想处于一种贫穷的状态里

还有,游戏为什么能那么吸引人?

也是因为游戏的各种机制在作怪。

你秀的飞起,露娜月下无限连,团战一打五,直接五连绝世,不仅队友夸你牛逼,连对面都不得不服,这不爽吗?

你如杀神降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看着小星星一颗颗的增加,看着你巅峰赛分数不断上升,这不爽吗?

你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往后冲,成为好友列表里的第一名,并且把第二远远的甩在后面,这不爽吗?

总之,正是因为有看的见的正向变化,即正反馈,我们才能坚持做一件事。

那我们在高中生活中怎样寻找正反馈呢?

可以试着制定一些小目标,给自己设定奖励,比如说今天背完100个单词就奖励一个棒棒糖,或者说完成这周的学习任务就回家奖励自己玩一个小时游戏,又或者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到班里15名就奖励自己来一发。

PS:同样的我也需要正反馈,我写这一篇文章,也是想要你们的赞赞和关注的,嘿嘿。

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这次你的知识是否掌握的牢固,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所以完全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你没复习到的,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极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毕竟咱们高一高二有些浪嘛,但是一定不要急,也不要因为几次考试成绩而自暴自弃,还记得咱们之前说过什么嘛?要明白试卷的意义,要明确成绩是个什么东西。

高中的学习就像拼图的过程,知识点,技巧等一系列东西组成了这片拼图,你在高中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完善这块拼图,也许你一时没有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不要慌。

等你把这块拼图构建完整,你就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我无敌,你随意。

无论考到什么内容,你都能举一反三,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掉它,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它就跟指数函数一样,刚开始的变化或许微乎其微,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必然会质的变化。

所以不要着急,或许一时没有显现出变化,但等你走上高考考场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泪水,曾经的挣扎迷茫会变成璀璨的皇冠,而那一道道题目都会跪倒在你的脚下,称你为王。

这些话说的或许有些鸡汤,但我写这一条不是说为了给那些毫无长进的一些心理安慰,我的意思是说你要去逐渐积累,去达到一种厚积薄发的效果,但一定要记得,不要自欺欺人,

那些变化可能是微小的,但一定是可察觉的,所以一定要时刻注意自身的状态。

一旦某些问题暴露出来并把矛头指向了你,那你是调整自身的。

这一点呢,我想强调的是:当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的时候,就干哪一个层次的事。

一个每次数学考试只能得三四十分的人,做导数大题练习根本没有意义;同样,一个每次数学考试能考140+的人,那做复数题目的练习也毫无意义。

我高中印象最深的事之一就是:

我们班有俩同学,天天上讲台上找数学老师问一些类似第12,16,圆锥曲线的题,可是他俩在我们班里数学成绩长期稳定在100左右,

所以我就不理解他们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每次他俩上去问问题,我跟我哥们就在下面笑,打趣着说:他俩又去难为数学老师了。

说点很实际的话,高考它根本不会管你是哪道题做对了,他只看分数,哪怕你难题全对,简单题错一大堆,那对不起,你还是不行。

人呐,最重要的是也最难得的事就是:认清自己的位置,

你顺风顺水的杀上钻石,踌躇满志,心想这个游戏可真的简简单单啊,于是你向朋友借了个王者号,

信心满满的承诺道:放心吧,今晚帮你上大分。

结果被一顿爆锤,被对方按在地上摩擦,你不服输,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又开了一把,

这次连队友都忍不住爆粗口:你玩的啥啊,回家养猪去吧。第二天你朋友上号一看,掉分了不说,好嘛,还被举报了,又把你叫过来臭骂一顿。

这就是典型的不能认清自己,在哪个阶段,就干哪个阶段的事,

一切慢慢来,不要急,一步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送你一句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很多人把基础比作房子的地基,说什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样确实可以,但不够好玩,我今天还拿王者荣耀举例子。

(王者荣耀,打钱。)

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你对游戏的规则了解,对英雄的技能了解,对装备的属性了解,这样说有点笼统,让我来解释得更详细一点。

首先你得熟悉游戏的规则,你起码得知道这个游戏怎么赢吧,你得想办法推掉对方的水晶,同时也得守护自己的水晶,你得知道高地掉了会有兵线压力,所以要保护好高地塔,

你还得知道兵线是对称的,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家兵线位置判断对方兵线位置。

其次你还得熟悉英雄的技能,比如说明明对方辅助是个盾山,你还跟他贴脸,这不是主动找刺激吗?又比如说对面是个诸葛,所以开团的时候要记得把他秒了或者要帮队友挡大招,因为他大招一旦刷起来就有接管残局的能力,又比如说你是个虞姬,你只知道二技能能免伤物理攻击,可是你知道它还能刷新被动吗?

最后你还得知道装备的属性,对面法师多了,要多做魔抗装,对面坦克出的护甲的多了,要记得做穿甲,对面全是小控制,就要记得做抵抗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根据英雄本身的属性合适的选择装备,不能你是个物理输出,却出了个法术装备,这样估计会被喷的很惨。

做到了以上这些,你才仅仅是入门级别,你也只是了解了这个游戏最基础的东西,估计也才刚刚迈入铂金钻石的门槛。

那同样,学习也是一样,那些所谓繁杂的知识点也只是基础而已,学会了这些并知道如何运用,你也只是把基本功打好了而已,

而这,才只是成为高手的第一环。

如果你想成为王者,就必然要学习更多的内容,比如英雄如何连招,怎么卡兵线,怎么快速刷野,防gank的意识,草丛蹲人,注意抓单等等一系列东西。

这就对应着我们学习中各种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以及各种内容的联合解题。

但无论如何,最底层的东西是一定要烂熟于心的。

不信的话,你随便问一个王者大神,他必然能把每一点都给你讲清楚。

(such as me)

鲁迅说:高考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精诚合作。

这话相当有道理,虽然大家常常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千军万马里也是可以有各种小股部队的。

完全不必把身边的同学都当做敌人,可以选择一起携手并进,一同取得更好的成绩。

就像王者荣耀一样,小团队里的每个人各有各的优势和擅长科目,就像游戏里的各个分路一样,打野负责开龙,对抗路负责带线,双C负责输出,

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大家取长补短,携手并进,而你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推掉地方的水晶——高考。

这样,不就能实现双赢了嘛?

高三的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同样,下课时间和吃饭时间也同等重要。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一天至少12个课间,这是10*12=120分钟,

早饭25分钟,午饭50分钟,晚饭25分钟,这是100分钟,除去吃饭时间20*3=60分钟(其实在我们高中根本用不了这么久)

也还有40分钟,这样算下来,一天课间还有160分钟,再把上厕所交作业等零碎时间除去,至少还有三节自习课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这些时间是零碎的。

虽然我们不能用这些时间来做题,用来搞清楚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但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背单词,背书啊。

毕竟,高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可真是不少,语文古诗词,英语单词还用那恐怖如斯的生物书,

简直就离谱,用我们生物老师的话说,就是什么犄角旮旯的点都能出题,你稍微一不留意,分就没了。

而且采用碎片化时间背书有两个非常nice的优点:

一,进入状态快

打开书籍的那一刻,你就可以进入到背书的状态,

但是一定不要自欺欺人哈,都背了五个课间了,书还停留在第一页,目光还呆滞的停留在第一页,

这样根本没什么效果。我是在强调要利用好课间,但是要去有效果的利用。

如果你处于情绪崩溃,压力山大的阶段,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去想办法解决,去调整。

一定要记得,学习是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的:要有一个好的状态。

第二,频率的重要性

我敢保证这绝对是我的独家干货,因为我没有在任何地方,任何干货分享上看到这一点。

大家都在强调记忆的技巧,而我直接提供关于记忆最牛的干货。

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意思是:

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我们并不能牢固的掌握它,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该内容会被我们遗忘,它大概遵循以下的遗忘速度:

20分钟后会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8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2%,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

这对我们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第一,不要对我们所学过的内容抱有信心,知识很快会被遗忘,

这一点无需多言,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考试时一个知识点明明前两天才背过,就是想不起来具体是啥。

我们主要把重心放在第二点:

内容间隔可以有效提高我们记忆的牢固程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当我们记忆了一个知识之后,千万不要马上去进行大量的重复,而是要穿插一些其他内容,间隔一定的时间再去学习。

我们根据第一条能够知道,记忆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丧失的,及时复习回顾就能很好的克服这一点,能让我们把记忆变得更牢固。

可是我们平时的背书模式是什么样呢?

早读前老师早已安排好了内容,把早上要背的点——往往是一小个单元,一个模块写在了黑板上,

并嘱咐说上课会随机提问,等上课提问时,大家都低下头,紧张的看着课本,不敢和老师目光对视,避免成为那个.幸运儿‘,

等到提问环节结束,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会再去翻看这块的内容。

诶,你发现了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是错误的方式。

因为根据第二点我们知道,要去间隔记忆,而非集中大量重复记忆。

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一次多复习几个单元几个模块,但是!!!

要去及时的复习!!

而大量课间的碎片化时间恰好就能满足这个要求,我们只需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就能让自己的记忆如同卢沟桥一般牢固。

(写到这,让我停下来喘口气,小小的骄傲一下,)

就问一句,牛不牛?

上课时间是45分钟,可我们很难把注意力集中45分钟。

常常是听讲5分钟,跑神两小时。

hh,皮一下,虽然没那么夸张,但大家也常常会在各种间隙去关注与各种学习无关的事,

比如说偷偷注视前几排你某个爱慕的小姑娘,比如说想到了今天吃饭的时候发生的那件十分有趣的事,又或者是你和好朋友刚爆发的一场矛盾。

当然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大家都是人嘛。

是人,就会有杂念,我们就会不可避免的跑神,但我们可以让跑神对我们这堂课的影响没那么大。

我们可以有侧重点的选取某些重要的时刻。

在上课开始前,你一定会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比如说刚考完试,今天肯定是评错题的,那你就可以在课前扫一眼,想想当时你考试时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然后动笔把那些地方圈出来,听课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地方就好啦,

然后在那些无所事事的瞬间,你就可以开开心心的想那位亲爱的小姑娘啦。

开个玩笑,我们在这些时间也不能闲着,要去思考一些内容,思考什么呢?

考试时那些绊住我们的点,因为一道题我们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往往是某个关键步骤挡住了我们前往高分的路,

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障碍物,这些考卷上的关键点,一张考卷的价值也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千万不要放过。

在老师讲到这个核心点,让你理清思路,拥有如同大便一泻而下的通畅感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

重复,不断的重复。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所有新技能的养成都是脑神经元建立新突触的过程,当突触连接建成,你想学的技能就相当于是长在了你的脑子里。

而突触建立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就是.重复‘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时刻,去真正的把知识吸收内化,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就很喜欢这样做,

因为我数学经常都是135+,所以有问题的地方本身就不多,

可是一旦老师开始讲某个我有磕绊,考试时没想出来的题,我就像被打开了触发器一样,我会极其认真的听老师的思路,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题目上。

所以每次我对之前错题的印象都特别深。

这一块的名字其实我不知道怎么起,绞尽脑汁也没什么想法,最后就只能想了这么一个老套的话。

但其实,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它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帮助了别人,就能让自己快乐(hhh,真就字面意思)

不扯偏套了,对于高中学习来说,这句话是意思是这样的,你要去给别人讲题,这样就能给自己带来收获。

我就是一个效果非常明显的受益者,但当时我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最开始给别人讲题,是因为下课反正也没什么事干,同学们来找我帮忙,那我就讲呗,

而且这样还能和别人拉近关系,跟别人混熟,但后来我慢慢发现,我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巨大的收获:我的数学能力极大的提升了,不仅我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加深了,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分清楚什么是重点,思维速度变得更加迅速,我的逻辑表达也变得更加清晰。

大学的某天,当我看某篇关于费曼学习法的文章时,我惊奇的发现我当初之所以进步飞速,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费曼学习法,就是以教代学,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

我们常常不能发现自己是否真的懂得了一道题,或许我们看懂了答案,甚至理解了老师讲解的内容,但我们也未必真的理解了这道题,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就是:你是否能把这道题完整的讲述出来,能否真正的让别人理解。

因为如果你要讲清楚一道题,你需要去梳理思路,通过学过的知识把一堆杂乱无章的内容赋予联系,除此之外,你还要去试着去分析出想出这种思路的原因,去给他说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别的方式不行。

在这个逐渐梳理的过程中,你对这个题的理解就逐渐加深了,而且如果你遇到需要在课间10分钟给别人讲明白一道题的情况,你就需要在极快的速度内理顺思路,还要去迅速的表达,这个过程,则是锻炼了你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所以,大家一定要试着给别人讲题,因为这是个很好检验自身,锻炼自身的机会,而且还会朋友多多哦。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你周末下午精神饱满的赶去了学习,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学习,可是就算你人坐在教室里,手边是打开的教材,

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却是你王者里的五杀镜头,耳边萦绕的是抖音洗脑神曲。

这就是过度的刺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我们很难去回归到一种正常的状态,很难去再次参与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刻。调查发现,46%的人可以在处理完突发事件后,马上集中注意力继续之前的工作,但有32%的人则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集中。

那些经常接触高刺激事物的人,不仅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会下降,而且他们从高兴奋状态回归,去再次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会下降。

所以大家要尽量少刷抖音,少打游戏,尤其是在去学校前的几个小时。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理科生而言,因为理科的一个重要思维就是逻辑严谨,注重细节。

这两点我们一个个分析,先来说精准。

这里先拿王者荣耀举例,

一个是记得精准:

你知道西施大招不仅能让一技能拉两端,更是能刷新二技能,CD减半吗?

你知道王昭君被动的护盾不仅能抵挡伤害,更是能在破裂的一瞬间造成伤害吗?

你知道雅典娜死后的灵体不仅能随意移动,更是能探视野,给周围队友加移速吗?

或许你并不知道,这就是对技能的记忆不够精准,对应到学习上,就是那些偏定义性的概念,你需要把每个点都记的准确无比,比如说英语单词的意思,比如说生物知识点,又比如说物理公式,数学公式。

还有一个是用的精准:

你王昭君要冻到人,你干将不能四剑全空,你西施不能拉不到人。

(泽拉斯突然觉得无尽之刃也没那么贵)

如果你玩个法师,如果连技能都放不准,装备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应到学习上也是一样,你需要把每个点的用法都拿捏准了,

比如说在计算摩擦力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的是F=MG,但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正压力,所以你需要在做题的时候问自己一句:正压力除了重力还有没有其他力的作用。

再比如说关于向心力,对于小球恰好到最高点的习题,我们常常直接让重力充当向心力,可这其中还有一环,是因为这时候恰好曲面对小球没有正压力,竖直方向上只有一个重力,所以重力在数值上等于向心力。所以下次对于到最高点的问题,一定要留意是否还有诸如电场力等能在竖直方向作用的力。

然后我们接着来说关于细节,还是先拿王者荣耀举例:

你虞姬跟李元芳对线,那你就要注意二技能释放时机,一定要等到他一技能快爆了在释放,这样就能规避爆发伤害,

你关羽走着走着路过一个草丛,突然马眼亮了,那你就一定要注意,草丛里是有人在蹲着的。

你跟对面打野一起抢BUFF,一定要注意把控制技能留到野怪快到斩杀线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控制一个惩戒拿下BUFF,潇洒走人。

这上面三点都是在强调细节的作用,因为理科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往往一个不留意就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比如我高中印象最深的一点,对于参数未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步一定要去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

物理这个科目也是一样,在审题的时候,看看小物体重量能不能忽略,又比如碰撞的题目,看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凡事千万不能惯性思维,看到一个熟悉的题就膨胀到起飞,一定要就题论题,要把题目上每个点都看清楚,说不定聪(lao)明(jian)机(ju)智(hua)的出卷老师改变了某个条件呢?

什么叫该拿的分?

比如说生物选择题考到了书上的知识点,又比如说英语考试时考到了一个单词,又比如说语文的古诗词默写。

这些点都是书上写出来给你明确出来的东西,所以你不能把他们只是弄得似是而非,在脑海里的记忆模糊不清。

你不能只是有印象,而是要把它记得准确无误。

咱如果基础不扎实,计算速度,思维能力不够,那不会难题真没啥说的,但是,这些背一背记准一点就能掌握的点,一定要把它记准了。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点:没事干就翻书,不管是生物书,还是单词书,或者数学二级结论,还是物理公式,去背,去记,

这些最底层的支柱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能上了考场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到这,停下来15s,好好回忆一下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讲了什么:频率是记忆的核心)

PS:在这一点我还想说一些话,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误人子弟,但我就只是提一下建议,只是说一下我的看法,这就是我某天和哥们在一起吐槽时聊到的内容:

我觉得每天早上去背语文书上的古诗词真的是一件很蠢的行为,因为这玩意上限太低了,你顶破天也无非只能拿6分,为什么不去趁这个功夫多去看看诸如物理公式,生物书等一系列内容呢?

随便一个物理答题,哪怕只有一个公式的分都能超过你三年傻乎乎搁那背书的成果。

这就像什么呢?

就像有个老板说给你派两个活,A是每天早起打扫一个的教室,连着干一个小时,一年后随机抽查一小块地方,表现完美的话给你600块钱,

B是同样每天打扫教室一小时,但这次你可以自行选择,你可以在六个教室里每天轮换着打扫,一年后他随机抽查,但这次就不只是一小块地方,完全看老板心情,他可能抽查了10块地方,

你会因此得到6000的奖励,如果你运气爆表,他一下子抽查了20块地方,你直接赚发了。

我发自内心觉得后者是件稳赚不赔的事,绝对比前者要好的多,因为对于背语文书这件事,我相信任何一本资料上都有大块的整合资料,考前看一看就够了,我不信高考6分能一分不会,光是这无数次语文考试都能把你训练得至少得3 4分,可是再去盲目追求那2分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用早上这个黄金时间去语数英理化生6个全面发展呢?

(如果有语文老师看到这一点,请手下留情,不要捶死我)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演算时是从不在意自己的排版的呢?

反正我是这样,我常常看到一篇空白就开始演算,最后把一张纸写的杂乱无章,也懒得翻页,哪怕是一片很小的地方也插空去演算。

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有时候只因为我多看了卷子一眼,当我再看草稿纸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我的数据了,我就不得不再次重新计算。

而且偶尔当我需要发现思路问题,需要重新计算一些数据时,也很难找到我之前的演算过程,最尴尬的一点是,当我做完所有题目检查我的计算是否出现失误时,我也很难分辨哪道题对应哪一块演算,说真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看过我们班一姑娘的草稿纸,那排版可真是整整齐齐,数据公式,计算步骤一目了然,最绝的是,她甚至用笔在前面标上了题号。

看到这多的优点,我改正了我这个坏毛病。

我再也没有用过草稿纸,考试一律在试卷上演算。

(当然,我是个反面教材,大家一定要向她学习,因为这种方式真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帮助)

一些小技巧的运用:

高中我们会面临无数场考试,它会磨炼我们的心态,让我们对考试减少畏惧,也会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无数的新题,学习到无数的解题思路,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无数的小技巧,我在这里简单提几点,大家以后也要注意总结。

很多人告诉我们要去质疑权威,要怀疑题目,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实在从自己身上找不到原因,就要去想题目是不是出错了。

这一点无可厚非,在一些小考试,小测验,特别是一些教辅资料上,确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出题人没水平。

而在期中考试,一模二模三模这样的大考试上,这种情况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特别是高考,是极为严谨的,每个信息都有每个信息的作用,绝不会出现数据没用到的情况(当然,物理电路选取合适量程的例外,人家考的就是你的选取),

所以如果出现了你有数据没用到,却得到了一个结果,那一定要去想自身的哪一步出现了问题,是公式记错了,还是某个步骤写的有问题。

我们数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平常练习的时候稳扎稳打,考试的时候善用巧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平时练习要一步步慢慢来,不要偷工减料,想一些旁门左道,

但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死板,有技巧的话就用,时刻牢记咱们第一要素:得分才是王道。

(数学里面做选择题的小技巧贼多,如果大家需要,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会帮大家整理一下)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数列的问题,做选择题,哪怕你没思路,完全可以采用特殊值法,带入几个特殊值,看选项里的通项公式哪一个是满足这些数据的。

高考的卷子不仅严谨,而且精准,某些角度该是多少度,图上就是多少度,所以涉及角度咱们可以量啊。

而且哪怕是求数据的问题,如果咱们不知道某些角度是多少,量着是多少度就按多少度,直接用,毕竟小题你又不需要证明过程。

对于那些全是数据,没有一点角度的问题,咱们可以根据比例去量啊,一般来说,高考的图标准到整个图都是按比例绘图的。

所以如果AB=4,量出来是5cm,那现在让你求CD,你如果量出来是10cm,那不用算了,答案大概率就是8.

大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会算,或者说不能判断自己算的是否是正确的,那你完全可以去量,作为对自己结果的一种验证。

当然,这些只是辅助,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你在考场上无可奈何的行为。

PS:任何事没有绝对,高考图形也可能不完全准确,一切都是技巧,唯有实力能破万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考试过后,当你再一次看到试卷时,当初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瞬间有了眉目,

这其实就是因为在考场上当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做不出来一道题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而且会因为时间的流逝产生焦虑。、

而且,你内心清楚的知道,这道题再不做完,你这张卷子就做不完了。

可是你越这样想,把自己逼得越紧,反而越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接着往下做,放自己一马,也放这道题一马。

这样做的意思并不是这次考试不做了,而是要去给自己造势,让自己的精神亢奋起来。

大家都看过影视剧吧,特别是那种战争大片,你会发现当千军万马在冲锋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气势,一种压迫感,这在战争中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

尤其当两军势均力敌的时候,气势占据绝对的地位,而当两帮人打架的时候,首先你们对峙的时候,老大常常会对你说.气势上不能输‘

这足以说明气势的重要性,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就像一场战争,但不是千万人的厮杀,而是你和题目在规定时间内一轮又一轮的一对一。

但我们完全又完全不必一直拘泥一道题,而是可以柿子先挑软的捏,比如说数学题你11 12就是想不明白,完全可以往下做啊,做点简单的填空题,做点简单的大题,

当你的势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一种杀疯了的状态,此时你的精神无比亢奋,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回头看一眼,说不定那道困扰你许久的题就突然会做了呢?

即使不会做,接着往下做呗,又没人站在你身后等着拿鞭子抽你,给你惩罚。

考试时最忌讳的就是死盯着一道题不放,可是你要想清楚,考试不是跟你打游戏一样按着关卡一关关往下刷,不是说你非得上了王者才能打王者局,这玩意是自选关卡啊,它给的一个顺序是按照各自题型的难度排列的,但考场上真正的做题顺序,选择权在你。

不要难为自己,也不要难为题目。

这一条其实挺简单的,但是又被常常许多人所忽视,

有些题是能从答案上就能感觉到不对劲的,比如说你答案算出来个根号下几点几,这显然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就我们的经验判断,根号下最多是个整数,或许下面还有个分母,但绝不会是根号下是个小数。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某个过程出错了。

(这个其实就是个意识问题,就能直觉上感觉到不对劲,比如说一些老上单会感觉到草里有人或者说有人来抓他。)

对于小题来说,二级结论绝对是个制胜法宝,在考场上,你思考,演算,推理,花费了大把的时间,

结果人家用一个二级结论,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真的是个节省时间的利器)

而且推荐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试着学习一些高数的内容,它对高中数学简直是降维打击,能够飞速提升你做小题的速度。

但同样这只是技巧,平常一定不要乱用,而是稳扎稳打,把自己的基本能力给整的扎扎实实。

(就像唐三当初练乱劈风锤法一样,也是在瀑布下训练了三年,打好了基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考完后大家聊天的时候他明明说很多题都是蒙的,可他的成绩还出奇的高。

这其实并不是人家骗了你,而是因为人家有诀窍,他是在做了尝试之后,排除了一些选项,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最后选择了一个具有较大正确概率的答案。

所以你输得不怨呐。

任何题,我们都绝不会是一点思路都没有,所以哪怕我们不能精准的计算出结果,我们也决不能就此放弃,随意选择一个答案匆匆了事。

完全可以通过一些计算,通过一些数据去排除一些选项,让自己正确的概率大幅上涨。

高三常常会压力很大,不仅是学习上的压力,更有人际交往上的矛盾,还会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一切都会影响我们的状态,让我们平静的心产生波动。

在这里我会逐条给大家提供我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一条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我们最开始的战略篇已经讲了很多内容了,第一篇如果你看的明明白白,你就不再会因为一时的成绩而烦恼,不会因为一时没有长进就崩溃,自暴自弃。

要时刻记得,我们的目标就只是高考,所以还是我一直强调的那一点:心态放平,慢慢来,只要保证你一直在路上就好了。

这里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顺其自然,不是两手一摊的无作为,而是努力过后的不强求。

大家就只要努力过就好啦,尽人事,听天命。

这一点我当初倒是没太多烦恼过,我觉得一路上遇到的朋友都非常nice,但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被人际交往所困扰,那我就简单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来个粗暴点的:

高三生活本身已经够累了,这时候谁再来找咱们不痛快,在那挖苦嘲笑,一律按SB处理。

说真的,高考过后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见,所以根本不必在乎那么多,该怼就怼,放心,你们未来没什么交集。

对于那些好朋友之间的矛盾,我是这么看得,你要去想想问题在你还是在他,如果是你的话,就道歉,抹不开面子的话,就在QQ上或者直接写小纸条道歉,

都不是什么大事,好朋友还能接着处,如果是对方的问题,你要去委婉的指出来他哪里不对,试着把这事说开了,不要让它成为你们俩心中的结。

青春总是和爱情相关的,我也很确信每个男生心里都会有一个爱慕的人,但不要着急,毕竟高考后还有个假期不是吗,在学校可能你不能表现出你的吸引力,

等到高考后,两个人约出来玩一玩,看看电影吃吃饭,说不定你的哪个细节就打动她了呢?

我的建议就是,先放一放这段感情,先去认真学习,真的,一个光彩的高考成绩,在对方父母那都能为你加分不少。

而且,我们老师也给我们讲过一些例子,说有些学生高考完当天去表白然后成功的,确实是这样,那时候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那时候再去表白,说不准就同意了呢??

其实,很多孩子心里的压力有一部分来自父母的期望,怕考差了会让父母失望,这就是因为父母平常的一些举动让孩子感觉成绩很重要:比如说成绩不好就责骂孩子,常常拿他和别人比较。

这些行为真的会很打击孩子,而且会让他有一种如果我考不好父母就不爱我的想法,给他造成压力。

在这里给父母的建议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啦,在他回家前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每个月给与足够的生活费,不必担心,不必记挂,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这里给孩子的建议就是:如果你的父母是真的爱你的,他是不会过于看重成绩的,他是希望你能考上好大学,但更希望你能开心快乐的成长,所以完全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或许有的人这样告诉过你:

高三就要疯狂努力,不顾一切去学习,哪怕晚上熬夜打灯也要拼命学。

但我想说,这样是错的,因为他会严重影响你的精气神,因为他会严重影响你的精气神,因为他会严重影响你的精气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之前看过一个概念,它叫做有效时间,就是指那些你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而一个良好的作息,则能让你处于不错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精神恍惚,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即使他一直在看书,他又能记得多少内容呢?

So 一定要注意好休息。

首先要反对一种现象:晚上回宿舍打灯学习。

据我所知我们高中有些女生晚上回宿舍会打灯学习,以此想多学点知识,但这种行为真的不好。

对于每个处于高三阶段的人来说,当你努力学习,辛苦了一天后,是一定要有保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的。

千万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否则只能像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里接着打气,结果只能是爆掉。

就算你的身体没受到影响,你白天的状态不会受到影响吗?

如果你晚上用来学习了,白天上课必然会犯困,而且白天学习的效率也是低效的。

一定要记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劳逸结合,保证起码6-7小时的睡眠。

午休也相当重要,不要因为这次成绩退步了或者说想多学会习就硬是睁着眼,逼着自己多学习,

这样做不仅效率不高,也会影响下午的学习,大中午实在困了就睡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真的,中午适当的睡眠能保证下午上课时候精神百倍。

但是一定要注意睡眠的时间:科学研究表明24分钟是最佳午休时长,既可以提高头脑灵敏度,又有助于减缓心率保护心脏。而超过1个小时,身体容易处于.睡眠惰性‘的状态:睁不开眼、疲倦、头脑发晕、越睡越困等等。

高三学习紧张,考试场数众多,也会很容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的主导,可能偶尔会焦虑的睡不着觉,但不要急,我有一计:

as we all know,学习是这世界上最催眠的事,世界上任何摇篮曲都不能和老师讲课的声音媲美,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如果我们失眠了,就去想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不仅是个强化印象,复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催眠的过程。

这可比什么数羊有用多了,可能你数了一千只羊都还没有困意,复习了没几分钟就已经呼呼大睡。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因为高考前那几天的状态会严重影响你的考试成绩。

考前那几天老师也会千叮咛万嘱咐说别吃生冷食物,注意身体。

可有些人就不听,就作妖,觉得马上要放假了,就放飞自我,乱吃东西,翻墙跑出去上网,吃出来个肠胃炎,或者摔伤了腿,被迫带病上阵,最后成绩比平常一下子低个几十分。

别怪我说话难听,这样的人真是纯nt,高三辛苦了一年,付出了无数努力,最后几天坚持不下去,关键时刻掉链子。

这种人只会让人寒心,让父母无奈,让老师失望,而且十分对不起当初那个努力的自己。

所以最后几天千万要管好自己,真的真的,别作妖。

学校最后几天放松管理的原因就是让学生们自行调整状态,放松心情,轻装上阵,以最好的状态迎击高考,

而不是让你放纵,作妖,掉链子,以带病的状态高考。

看到这你是不是有点疑问,怀疑我这里是不是打错了,

并不是哦,我在这一部分是想去强调这句话:

你以为你刷知乎,看B战,看了各种方法论,看了各种鸡血视频,你就有收获了?

不,你只不过有了一种虚假的获得感,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

有了方法论,你要去用,去实操,去把方法优化创新,而非把它放在收藏夹里吃灰,去学校还是该怎么学怎么学。

这就好比你手上已经有了藏宝图,你明明知道怎么找到价值连城的金库,但你就是不去实操。

看了鸡血视频,读了鸡汤文,要充满干劲,最好在看完的那一刻就放下手机,立马开始学习。因为你在高考前浪费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让你丢掉关键的一分,让你和心爱的姑娘间隔两地,让你的工资相差几千元。

那些内容是让你上进的,而不是让你爽了一下,然后划向下一个视频。

所以我在这里希望:

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在看完文章后能立刻放下手机,去背10个单词,对未来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划,按照我意义和价值那一篇的内容,去寻找自己努力的意义以及价值,让自己以更好的姿态前进。

这一篇主要就是我收集的句子啦,虽然我一直觉得鸡汤有些鸡肋,但确实能让人斗志昂扬!

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2.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3.比你有钱的人,一定比你努力,比你努力的人,终有一天会比你有钱,生活本来就是平衡的,你不为赚钱付出辛苦,你就得为省钱烦恼,这不是鸡汤,是现实!

4.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别嫉妒别人的成功,在你看不见的时候,他们流下了你想象不到的汗水。与其羡慕,不如奋斗!

5.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PS:我超爱这句话

6.你知道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吗,是豁出去的决心。

7.须知少时凌云志 曾许人间第一流。

8.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

9.你要悄悄拔尖 然后惊艳众人。

10.只要你足够努力 阳光会穿破厚厚的云层 照进你的人生。

11.凡事皆有可能 永远别说永远。

12.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1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4.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就这些啦,大家可以去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最后,加油,祝君好!!

————————————————————————————————

思维导图奉上:

PS:

为了做到有用这篇文章真的写了蛮久蛮久,

再次希望大家点个赞,谢谢大家!拜托拜托

也可以点个关注和小刘同学做朋友。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