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卫把船开到河中心的故事 老人船上弄雨荷好吗

 “苏州好,廿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鹢,水精冰窨劈西瓜,痛饮对流霞”。清代沈朝初在《忆江南》中描写了一幅夏荷竞放、泛舟赏荷的美景。花信为期,江南水乡的古人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诞”。每逢观荷佳节,人们便会换上新衣,泛舟赏荷、吟诗作赋为荷花庆寿。

古往今来,荷花深受人们的喜爱。8月13日恰逢今年的“荷诞”,让我们一探古代“观荷节”的民俗与雅趣。

赏荷:晓露未晞,清香沁骨

我国栽培荷花历史悠久。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两枚已经碳化的古莲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种植荷花已相当普遍。西晋文学家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将已开与未开的荷花进行区分:“其茎为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

 

小荷才露尖尖角。人民网 孟丽媛摄

此时,江南水乡逐渐形成了观荷习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诞”最早出现在约成书于此时的《吴郡记》(清初《广群芳谱·花谱》所引):“荷花宕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苏州葑门荷花宕、虎阜山浜、嘉兴南湖、南京玄武湖等均是古时赏荷的好去处。

旧时,观荷节在水乡泽国、荷池遍布的江南是举家欢庆的盛大节日。届时,人们倾城而出,泛舟赏荷,吟诗作对,“携都篮茗具”赏荷品茶,雅趣十足。游人多到“持数万钱无所得舟”,“士女以鞵靸(鞋子被挤掉)不至为耻”。入夜,人们将纸灯燃置于荷塘祈福。因气候相异,南京将“观荷节”提前至六月初四,“凡有池塘植荷者,以纸作灯燃之,放于中流,以为祝嘏”(《金陵杂志》)。

 

接天莲叶无穷碧。人民网 孟丽媛摄

夏季是最佳赏荷期,清晨是最佳赏荷时。此时晨露未干、朝阳初晖,荷花不仅更显妍丽,香气也更清雅动人,一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清晓湖上》所述:“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清晨一喷香。”

咏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观荷吟诗,古人诗文记载着荷花之美。除了“别样红”,荷花还有粉、白二色,金莲、碧莲甚是少见。其中,“白者香,红者艳,千叶者不结实”。双生花“并蒂莲”、一蒂三花“品字荷”、两次开花的“重台莲”、“夜布昼卷”的夜舒荷等荷中珍品因稀有而常被视为祥兆。

 

白菡萏香初过雨。人民网 孟丽媛摄

荷花品种多,花期长,为夏秋之景增添了不少亮色。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荷苞到八大山人画笔下“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的残荷,自初夏绵延至肃秋而各具风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