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视角与“耽美文化” 一次荒腔走板的接驳

耽美文、腐文、甜文和直男文一直因为叙事视角的天然分野,从来就两不搭界,前者的受众以女性读者为主,后者的受众则是男性。本来颉颃的两种叙事却在.苏‘的保媒下,在电视剧《琅琊榜》中结为伉俪,一统直腐两界。

.苏‘的模型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辐射叙事,不管是玛丽苏,还是杰克苏,玛丽或杰克必定是叙事的核心角色,人物架构,情节发展必围绕其展开,这是直、腐两种叙事的类似结构,但因为写作者和受众的不同,在行文、故事、情感处理等方面,两种叙事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其本质上仍是一个模型。

《琅琊榜》原小说的行文风格偏女性,在电视剧版本中,因为直男视角的加入,中和了画风,成为男女通吃的剧。小说中的情感枝蔓被砍掉,主要围绕梅长苏协助靖王夺嫡的主线展开,天马行空,架空历史。好权谋者见到了波诡云谲的正治;考究癖研究其历史所属年代;古装迷看到了洒脱不羁,行者无疆的江湖;戏剧迷看到了《李尔王》似的家庭悲剧……当然,还有所谓的.基‘或.腐‘。

上世纪六十年代,导演张彻的武侠作品中,.基‘是硬桥硬马,盘肠大战、壮士断腕,为的是兄弟情,女性形象在其阳刚的作品中无足轻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宇森继承了其阳刚的影像风格,对兄弟情的浓墨重彩与张彻一脉相承,然而,当吴宇森的这些电影被国外的研究者纳入到.酷儿‘的研究视域中时,.惺惺相惜‘的兄弟情就变了味儿,成了.基情四射‘。《琅琊榜》中的兄弟情依然如此,其直男视角以某种.荒腔走板‘的方式接驳了.耽美‘文化。靖王与梅长苏,梅长苏与飞流,梅长苏与萧景睿和言豫津,乃至梁帝与言侯、林燮。靖王与梅长苏的感情发乎少年,止于青年,兄弟情也只能停留在这个年龄段。当剧中的人物长大之后,所有的关系都改变了,靖王率性冲动,梅长苏城府深沉,一个傻白甜,一个腹黑;一主一臣;一阳刚一阴柔;一个英姿飒爽,一个儒雅风流,这是常见的甜文小说中的常见搭配。所谓的兄弟情,早已变成江左江面上的浩渺烟波,随风而去,两人当下的情感更像过日子。而林殊与萧景睿和言豫津亦师亦友的关系,到了梅长苏这里,则变成了正治利用和战略结盟。

甚至,在青春岁月,梁帝、言侯和林燮亦是兄弟,当年一起打天下,可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梁帝的疑忌心理开启了《琅琊榜》的复仇、夺嫡、登基、昭雪所有剧情。如果说梁帝、言侯和林燮当年的兄弟情是成人世界的兄弟情,那么随着权力游戏的发展今儿变味儿以后,必将碾压三个人下一代之间的兄弟情。而上述的梅长苏、靖王、萧景睿、言豫津等人长大成人之后,所谓兄弟情的.荒腔走板‘恰恰是对上一辈兄弟阋墙的对抗和拒绝。

提及兄弟阋墙和兄弟情义,笔者想到了侯孝贤,其《刺客聂隐娘》讲述的是表妹杀表哥的事,《南国再见,南国》讲的则是叔伯兄弟之间因为土地金冲突的故事,前者以藩镇割据、后者则以台湾的黑金正治打底。此类主题被侯孝贤娓娓道来苍凉厚重,以.苏‘的笔触讲来则略有轻浮,尤其是剧中的开挂不断,有些泄力。比如三个小孩儿武斗百里奇大胜,竟然因为百里奇也是江左盟的属下;梅长苏中乌金丸奇毒,竟然不治而愈等等类似的开挂太多,.大坑‘就此浅埋,多少让人观剧有些意犹未尽和不满足。而加强忠央集权设置内阁中书省的梁国,却又对声势浩大的江左盟礼遇有加;类似于东西厂和锦衣卫的悬镜司本在明朝,思想钳制已然加深,然而《琅琊榜》中的文化氛围又颇为开放,这些都是扞格之处。但是导演组对细节的.死抠‘和梅长苏等人表演的细致指导,却又使人进入了.仪式感‘的情境,殊为可贵。

在女性视角的.苏‘类作品中,成长一直是个躲避和游离的主题,因此,才需要无数的暖男配角苏来匡扶相助。在男性.苏‘作品中,匡扶天下、惩恶扬善、正治权谋倒是经常见到的元素,而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的成长则是个重要主题。因此,夺嫡与正治昭雪就成为一种巧妙而又重要的手段将两种叙事结合在《琅琊榜》中。其实,这在导演孔笙团队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生死线》中的四道风与欧阳山川,《北平无战事》中的方孟敖与崔中石皆是如此。

对于.苏‘类作品,近年全球最火的莫过于美剧《权力的游戏》,此剧令人啧啧称奇之处在于开挂的节奏、巧妙以及对玛丽苏和杰克苏毫不留情的.黑手‘。当一种叙事模式走到巅峰时,衍生出来的必将是反此模式的。《琅琊榜》中最令人嗟叹的是誉王,他的人生悲剧是剧中最有华彩的一笔,在某种程度上,其人生轨迹大大丰富了故事的正治内涵,并且间接坐实了梁帝的人物性格。当此类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具有圆形厚度时,相信会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