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吕氏春秋》简介,欢迎阅读。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吕氏春秋·序意》)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在过去,《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
第2篇:《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 卷四 孟夏纪 劝学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文】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⑤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释】
①说:说教。②兑:通.悦‘,喜悦,使动用法,使人喜欢。③硾(zhuì):使物下沉。④堇(jǐn):药草名,有毒,能毒死人。⑤胜:等于说有说服力。
【译文】
努力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那么他的言语就被信从,他的思想也被传论。所以上门教学生的老师不能教化学生,请老师到家中的学生不会听教化,自卑的老师不能令学生听从,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听从老师。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想要自己的思想被传播、自身被尊重不也就太遥远了吗?学生处在不被教化、不听从教化的情况中,自己做自认为对的事,想声名显赫、身体安泰,这是怀中藏有腐臭之物却想散发芳香,是跳入水中却厌恶被弄湿一样的不可能。凡是真正说教的人,说得使人欢喜,并不是只顾说个不停。当今世上说教的人多数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是挽救溺水的人但却用石头使他下坠,是救治病人却喂他饮毒药。由此出现的必是世道更加纷乱,使不肖的君主更加迷惑的情况。所以,老师的职责在于以道理取胜,在于推行道义。遵循道理,道义确立了,地位就会得到提高,老师就会受尊重,王公大人也不敢对老师骄横看轻,上到天子拜见老师也不会羞惭。凡君主与老师相遇并能互相知遇的事,不一定能实现;但丢下道理、放下道义来要求这不一定能实现的事,又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不也是很困难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以道理取胜,推行道义为先,然后才能受到尊重。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①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②,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③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⑤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注释】
①余:一说为.我‘,一说为.其他的‘。②曾点:字皙,曾参之父,孔子的弟子。使:派遣。③畏:通.围‘。下文的.孔子畏于匡‘,即.孔子围于匡‘。④孔子畏于匡:孔子去卫适陈,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围困了孔子。⑤与:语气词。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路上,可以看出谁有父亲,谁有老师。但对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侍奉老师就像侍奉父母一样。曾点派遣曾参出外,过了期限曾参还没有回来,人们见了曾点都说:.不是被事情困住了吧?‘曾点说:.他虽然被困住了,我还在这儿,他怎么能够受困在那儿不回来?‘孔子在匡地被围困住时,颜渊落在了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被杀害了。‘颜渊说:.先生在这儿,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孔子就像侍奉父亲一样。古代圣贤的人,他们像这样尊重师长,所以老师竭尽才智方法来教化他们。
第3篇:《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 卷四 孟夏纪 劝学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
湖北黄冈市罗田叶氏开基鼻祖——叶芝春乃诸梁公八十三世孙,芝春公的劳苦功高,信赖罗田叶氏是相当领会的,罗田芝春义冢始建于北宋...
水,作为我们人类最需要的资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所以说为了让人们喝上更好的水,很多公司...
病院是一个藏污纳垢不少之处,除治病救人,它隐在暗处的贪念和愿望也不少。特别是略微大一点的私家病院,整容病院,桃色买卖在此中非常常见,而我...
在现今的这一个社会,物欲横飞,愈来愈多的人由于一时的愿望感动而行差踏错,而出错走进了牢狱。除汉子进过把守所,其实也有一些女人由于一时私...
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一起头看到这句话对这本书有了喜爱之情,看完后,我惆怅了好久。然后又笑了好久。是一本让人由衷疼爱又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