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阴影系列(一)▎控制型的母亲

高度神经质,易焦虑,容易被一些小事引发焦虑,焦虑产生之后需要向外界投注以缓解焦虑,缺少朋友,缺少自己的兴趣爱好。

夫妻关系不和,觉得丈夫无能,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会成倍伤害。

一方面严格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又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不愿自己的孩子独立出去,一般通过指责、贬低、不信任等方式干扰与控制孩子。

儿童期比较乖巧懂事,成绩不会太差,愿意为他人付出。

初中时期成绩下滑(相对小学),如果下滑的严重,一般伴随被孤立与被欺负,如果成绩上游,一般较为孤傲,理想强烈。

高中期成绩下滑严重,人际关系敏感,一方面渴望社交,另一方面又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交友状况糟糕。

开始反抗母亲,但是又依赖母亲。

成年早期较为严重者会与恋人有较大障碍,一般表现两种极端状况:过分控制自己的伴侣;在伴侣面前过分丧失自尊。

有焦虑症、社交障碍、依恋障碍等风险。

一个特别典型的特征:

以MBTI职业性格测试为测量维度,有以下四种:

内倾(I)─外倾(E)维度: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

感觉(S)─直觉(N)维度:该维度又称之为非理性维度或知觉维度,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直接的、实际的、可观察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和理论感兴趣。

思维(T)─情感(F)维度:该维度又称之为理性维度或判断维度。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作决定时采用什么系统,即作决定和下结论的方法,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

知觉(P)─判断(J)维度: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的生活方式。即倾向于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收集信息)。这一维度是一种态度维度。判断型个体倾向于以一种有序的、有计划的方式对其生活加以控制,他们期望看到问题被解决,习惯于并喜欢做决定。而知觉型个体偏好于知觉经验,他们不断的收集信息以使其生活保持弹性和自然。他们努力使事件保持开放性,让其自然的变化,以便出现更好的事件。

以上引用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如果你有一个控制型的母亲,你会发现自己很矛盾,外倾却人际关系不好,表现的有点内向;希望自己是感觉系的,但又总是用直觉;情感化与思维化交替使用,用直觉的时候觉得判断好,用判断的时候内心又焦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控制型母亲会塑造自己的孩子变成乖宝宝,乖宝宝也具备模仿母亲能力,所以在.乖宝宝‘内心中会有两个人格特征:一个像乖宝宝,一个像母亲。

要解决问题,第一步必须是了解问题,了解问题对个体的影响。

举一个例子:

a.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对火焰很好奇,然后他去摸了,把手一烫,立刻缩了回来,这时候他大脑里面会形成一个经验:火不能碰,手疼。

b.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对火焰很好奇,然后他去摸了,就在快要摸到的时候,被母亲打了手,并且明确警告不能碰,但是孩子没有记性,又去碰了,母亲又打了孩子的手,孩子这时候大脑中会形成一个经验:火不能碰,妈妈会打。

在a中,是孩子与蜡烛的互动。

在b中,是在蜡烛与孩子的互动中,强行插入了母亲,孩子对火完全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如果a中的事件发生1000次,b中的事件发生一千次,就会产生一种变化。

以A、B、C、D... ...代指生活中的所有事件,

那门a*1000=(a-A)+(a-B)+....=a-(A+B+C......),a小孩就是在和整个外界接触,他能一点点的归类总结,形成体系,构成知识。

b*1000=(b-母亲)+(b-母亲)+... ...=(b-母亲)*1000,b小孩会把母亲当作外界的中心,与外界的所有互动等同于与母亲互动。

这个所谓的b小孩,也就是控制型母亲的孩子。

b类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圆,母亲是圆心,他的社会交往不过是不断的替换圆心内容。

用这个圆心模型,基本上可以解释所有被控制的孩子的症状:

孩子之所以很懂事,见到大人问好,是因为在其潜意识中,都是在于母亲互动。

孩子成年之后,与伴侣的关系是在重复着与母亲的关系,要么扮演孩子,要么扮演母亲,要么两个交替演。

社交关系紧张,因为太关注交往对象的一言一行,似乎他的每一个评论都有着母亲那样的威力。

当能够理解了成因,解决方法的原理就特别简单了,只要在自己成年之后,再来一次a,重修『好奇-接触-认识-形成经验的过程』。

虽然原理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还是困难的,需要做到以下:

1.不怕犯错

每当我和来访者讲述不要怕犯错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我,我试过的,我和别人主动交流过,接触过,但是特别累... ...

其实累,说明在伪装,在装出一副满足母亲的样子满足着你的人际关系对象,真正的不怕犯错是不再去伪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去故意做什么。

2.学会认错

自我指责不是认错,认错是指你去承担犯错之后的代价,主动弥补,主动对别人说对不起,并且等待别人对你的惩罚。

3.你可以说自己的需求

你可以要求别人的,请别人帮一个忙,用请,如果别人拒绝了,别泄气,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被拒,再换一个人试试,再换一种方式试试。

一起吃饭,别人问你吃什么,千万别说随便,这真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很多随便的人根本不随便。

更能表达自己需求的人,更容易被别人理解,别人与你相处也越容易。

4.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你的情感是被认同的,是可以被别人理解的,不要羞涩,感情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男孩子可以哭,女孩子可以作。

人与人交往最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真诚。

5.去道德化

讲真,每次听被控制的孩子讲道德的时候,我都觉得我很肮脏,真的,你们口中的压根不是道德,那是美德,是高尚。

你没有办法要求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你只能经历更多的事情,了解更多的无奈,越发具备慈悲之心,压抑自己成为道德高尚之人,反弹之力能够触犯法律。

6.当糟糕的情绪来了,先聆听,而不是拒绝

我的一位来访者和我讲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我们绝大部分都在水下面,下面全是水牢,水牢里面的犯人经常出来闹事,一但自己有压力了,烦躁了,牢里的犯人都会暴动了。

告诉你们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牢里面全是你,你关压着一个个的你。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和我分享她的成长,有一天,她突然特别想骂人,然后她就搜索了qq群,吵架群,一进群和一堆人一顿撕,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有点小怕怕,想退缩,但是退缩之后就开始压抑,索性一骂到底,来个舌战群儒。

我们的理智所要做的,并不是压制我们的欲望,而是想办法帮助自己释放欲望,让自己释放欲望的过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特别愤怒的时候你可以跑步,特别孤独的时候你可以找个帅哥美女的头像玩社交软件,寂寞的时候你可以去同城交友,自卑的时候你多找小学生装逼。

说句不好听的,之所以你过的很压抑,都是因为你笨。

找一张纸,列出自己最想干的10件事,然后设计方案,设计不出来的找人问。

控制型的母亲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导致一个不成熟的孩子需要去面对复杂的人生,你必须一步步从小事开始重修,一步步帮自己真实的理解这个世界,一步步的帮助内心的小孩成长。

不要怕被骂,他又不是你妈。

不要怕犯错,你妈又不知道。

不要逼迫自己做好人,在你妈眼里你永远都不是好人。

希望更多的人早点看到这篇文章,越早具备重修意识,越少要负担自责之苦。

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成果,我妈在我小时候从来不准我在外留宿,中秋节的时候我是在桥洞里面睡的,反正她又看不见,我已经自由了。

离开你的母亲,直到你王者归来,帮她脱离焦虑的痛苦,她不是故意的,当你成长起来,你就懂了,不离开,只能互相撕扯。

个人微信公号:PSY_Jile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