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第一次看到正在形成的行星产生的尘埃漏斗

 

  塔斯社,1月21日。行星科学家首次在人马座星座中的年轻恒星HD163296的气尘盘内观察到一个巨大的尘埃漏斗。它的形成得益于行星形成最后阶段中不断成长的行星。描述工作的文章被科学​​杂志“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接受发表。

  根据最普遍的假设,行星由绕着恒星旋转的一堆气体和尘埃形成。来自该圆盘的灰尘颗粒相互碰撞并逐渐粘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小行星-直径约一公里的行星的“胚”。行星科学家尚不确切知道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他们观察到数十个处于不同形成阶段的行星系统,但许多中间阶段仍未探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荷兰莱顿大学的约瑟夫·瓦尔加的行星科学家领导的天文学家们追踪了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之一。他们使用连接至VLTI望远镜的MATISSE光谱仪观察了HD163296恒星系统。该系统位于人马座,距地球330光年。

  这颗恒星的重量是太阳的两倍,大约是在一千万年前形成的。HD163296仍然被密集的气体和灰尘环包围。天文学家建议在其中形成几个行星。科学家得出此结论,是因为该盘被分为几个部分,据推测在这两个部分之间已经形成了行星。

  由于其内部物质非常稠密,因此原行星盘HD163296的内部几乎未开发。MATISSE图像显示HD163296的原行星盘内部结构非常不均一。特别是在它的中心,有一个区域,里面充满稀有的,同时是热物质,形状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漩涡。它与恒星的距离与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大致相同。该区域在大约50天内绕恒星旋转了一圈。

  理论家的计算表明,在行星形成的最后阶段,类似的漏斗应该在气体和尘埃云内部出现,这时它们开始主动吸收原行星盘的周围物质,清理它们周围的空间并将其分成几部分。段。科学家希望,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将检验现有的行星形成理论,并了解哪些理论更接近真相。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