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解释

 最近十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每一年的年味都会比上一年淡一些。

很多人怀念以前过年那种幸福的感觉,我也很怀念,所以这几天过年我仔细思索了为什么以前过年的时候会那么幸福,有了一些感想。

要解决如何获得年味这个问题,首先要总结以前过年的年味到底是哪来的。

我从自身经验总结了下,认为这个年味最大的来源是期待,期待获得一些平时得不到满足的东西。

现在的春节只放假7天,以前的春节可不是这样的。

从数千年前一直到二三十年前,春节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就开始了,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准备年货,全家大扫除,大人忙的连工作都没心思了,更别提管小孩了。

而春节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走亲访友,各种串门,各种玩。

年前7天,年后15天,累积23天,这是一个完整的春节时长,差不多小一个月全国人都在忙春节的事情。

在这23天的春节期间,小孩会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平时眼馋的那种好东西,春节几乎从大人那里得到无限量供应,然后大人也基本不像平时那样严苛的管小孩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连呼朋唤友去网吧都能被批准,只要晚上记得回家就行,因为大人自己也要聚众打牌,小孩自己出去玩了正好清静。

再加上烟花爆竹和压岁钱这些平时见不到的东西。

那当然会很幸福了。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就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年味,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找不回这种年味共有几大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大因素为过年的时长,总共7天,扣除来回路上2天,留给过年的只有5天,远远低于小时候亲戚都在老家时的23天春节时间。

春节疯玩23天自然很爽,但如果人人都这么玩,全国人春节都一起玩23天,每年固定让整个国家停摆接近一个月,这很明显是不科学的。

全国一起停摆7天已经很长了,为什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能定出停摆23天的习俗,难道古人在春节就都不干活了?

是的,还真就都不干活了,停摆就停摆,一个月也无所谓。

农业时代以农业为主,非农人口非常少,绝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生产。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寒冬腊月的春节占用的这一个月,那是真的没啥事干。

不仅地里不长庄稼不生虫不长草,甚至连土都邦邦硬,你想翻个地修个渠都做不到。

工业时代的人每天都是可以生产的,停一天就少一天工钱。

所以工业时代的人们春节闲一个月,那成本是极其巨大的。

但农业时代的人,春节闲一个月是零成本,因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春节时分是农业时代全年最闲的一个月,农闲的极致,不拿出全部精力去搞春节庆祝一下难熬严寒即将渡过,那你能干啥?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