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纬温:中美合作管控以哈冲突升级?

 中国外长王毅星期四(10月26日)将到美国访问三天,是今年2月气球事件引发中美紧张以来,访美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明显是为中美元首可能11月在旧金山再度会晤铺路。在以哈冲突持续近三周之际,王毅还将与美国高层就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两国可能加强合作管控中东乱局预留伏笔。

中美在管控以哈冲突上并没有根本分歧,近期还出现一些合作的迹象。埃及总统塞西10月18日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同意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隔天在北京会见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赞赏埃及推动局势降温发挥的重要作用,支持埃及开辟人道主义走廊。
自以哈10月7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尽管北京有鲜明的基本立场,希望通过劝谈促和实现停火止战,避免加沙人道灾难加剧,战火蔓延区域,同时呼吁重新加速推动“两国方案”实现巴以长治久安;但在谴责肇事的哈马斯、外交施压以色列、承认以色列有自卫权等事项上,持续展现一定程度的灵活度和弹性,为中美合作创造空间。
 
  
 
中国尚未公开点名谴责哈马斯,但在联合国安理会10月18日对巴西草拟、明确写入谴责哈马斯的以哈停火决议草案的表决中,投下赞成票,与投下弃权票的俄罗斯不同调,其实是通过投票行为间接谴责肇事方。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19日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呼吁中国正府谴责哈马斯,称北京对哈马斯的立场是美中紧张关系的另一个挑战,但他也强调中美同样支持两国方案。拜登正府要员过去一周也未进一步施压北京谴责哈马斯,意味着两国目前在管控以哈冲突上,可能有更多合作意愿和动能。
美国10月18日一票否决安理会决议草案,原因是以色列拥有自卫权未被写入该草案。之后,中国不仅不再点名批评以色列,王毅访美前星期一(23日)还主动与以色列外长科恩通电话,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还表示各国都有自卫权,是北京10月7日以来首度公开不点名承认以色列有自卫权。
以哈冲突爆发后的十余天,中以关系一度转趋紧张。以色列外交部副总司长哈帕兹10月12日与中国正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通电话,对北京未清晰明确谴责哈马斯“深表失望”。一名以色列外交人员家属10月13日还在北京街头被刺伤。
之后,王毅、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还先后点名批评以色列,呼吁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