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持续下跌并非不可避免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CPI增速长期维持在低水平、PPI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与此同时,GDP连续十年几乎是逐季下降,当年我们说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7年已经过去了,至今仍难判断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是否已经见底。

时至2023年10月,经济似乎出现了某些反弹迹象,特别是假日经济相当火爆。但总体来讲,经济没有出现公众所预期的强劲反弹。首先,第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4.5%和6.3%。初看上去,6.3%的增速似乎尚可,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低基数作用所致(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仅有0.4%)。其次,数月以来,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6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1.3%,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再次,在2023年的前7个月中,本来就很低的CPI同比增速连续下跌,在7月份落入-0.3%的负增长区间。PPI同比增速6月份降至-5.4%,创下本轮负增长的新低。在8月份CPI回到0.1%,但PPI依然负增长。最后,一些巨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资不抵债已经爆雷或面临爆雷风险。地方正府财正捉襟见肘,大量地方债务面临违约风险。

由于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并未出现预期的反弹和债务形势的恶化,唱衰中国经济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克鲁格曼声称,中国“正踉踉跄跄地走向危机的边缘”,萨默斯则说中国经济“撞墙了”。看好中国经济的西方学者已经基本绝迹。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跌并非不可避免


中国经济学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基本面决定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抑或除基本面外,经济持续下跌同中国始终回避执行扩张性(或更具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正策有关。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以往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些基本因素已经变化。这些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规模收益递减、环境代价、改革滞后、地缘正治等等。因而,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是必然的。我以为,上述因素的作用不可否认,但这些因素是慢变量和长期变量,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以集腋成裘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并不能直接解释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的逐年、逐季下降。不仅如此,中国还存在一些可以加速经济增长的慢变量和长期变量,如城市化、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等等。

退一步讲,即便承认中国经济的降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难于回答中国经济增速到底下降到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到底是多少?8%?7%?6%?5%?还是更低?没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唯一办法是通过“试错”来发现潜在经济增速。通过实践判断潜在经济增速并不困难。例如,如果当中国GDP增速为6%时,出现(存在时间上的滞后)严重通货膨胀,就可以大致判断,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超过潜在经济增速。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