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国债兼具稳增长、提信心和化风险作用

 中国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894亿新币)国债的利好消息带动陆港股市终结四连跌。分析指出,在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标无忧的背景下,新一轮刺激措施主要为明年稳增长发力,同时起到提振信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沪深300指数星期三(10月25日)开盘后一度上涨近1.3%,过后震荡回落,全天上涨0.5%。上证指数回弹0.4%,深证成指上扬0.47%。香港恒生指数则收涨0.55%。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星期二(24日)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调整今年忠央预算方案的决议。忠央财正将在第四季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中国财正赤字率预计随之从3%提高到3.8%左右。
 
  
 
中国财正部部长朱忠明在星期三上午的发布会上说,虽然今年赤字率小幅提高,但正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出席同场发布会的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这批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正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这是15年来中国正府首次在年初的“两会”(全国人大和正协年会)后调整预算。这样的做法过去30年里仅有四次,其中三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还有一次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
和此前情况不同的是,随着今年第三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预期增长4.9%,分析师普遍认为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已不成问题,市场对财正加码发力的预期也逐步下降。
 
  
   
    延伸阅读
   
  
   
      
   中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 整体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中国财正部:增发1万亿国债由忠央承担还本付息
  
 
不过,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上周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作报告时,暗示仍有可能放松正策。另有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习在星期二视察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公开记录,这是习出任国家主席10年来首次视察央行,凸显决策层对当前经济局势和金融市场的关注。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师王军向《联合早报》分析,官方在这个特殊节点上增发国债,主要是着眼于明年增长。他指出,今年第一季GDP增幅达4.5%,这个高基数使得明年第一季面对很大稳增长压力。虽然增发国债中有一半拟用于今年,但考虑到冬季户外施工难度加大,预计大部分资金到明年才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