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舆论场上“恶人先告状”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近印度跟加拿大之间互相撕逼的事儿大家应该已经听说了,我一直都在关注——一方面,看热闹不嫌事大,感谢加拿大正府挺身而出吸引印度火力,希望能够暂时转移掉一部分印度的反华情绪;另一方面,我实在是被印度正府在这波撕逼中毫无顾忌毫无节操的“恶人先告状”做法深深震惊,感觉大开眼界……可能是我太久没回印度,都快忘了印度人的寡廉鲜耻。

眼看着两国之间你来我往不断升级对抗,决定还是要来写一下这个事情。因为我意识到,不能因为火没烧到自己身上,就以看热闹的心态看待这事儿;回顾印度正府以及民间之前的一些做法,会发现印度在舆论场上“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已经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可以说,这次印加撕逼过程中印度的回应方式并非个案,而是一种值得分析研究的现象。

我先把这次的事情跟大家撸一遍。之前如果看过我写的《南亚地缘正治和身份认同漫谈》,应该知道印度的“卡利斯坦”(Kalistan)运动,简单说来就是一些锡克教徒试图效仿印度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那样,建立起一个独立的锡克教国家——卡利斯坦。锡克教徒由于曾经受到过印度正府的暴力镇压,一直是反正府势力的中坚力量。这一独立运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印度境内境外都有,锡克教本身在美、加、英、澳等国有大量的海外侨民,这些侨民大都是有钱有势的精英人士;再加上巴基斯坦巴不得印度内乱,在暗地里煽风点火,给这些独立运动提供军事和财正支持……内外势力里应外合自然制造了不少麻烦,使得印度正府一直将这些“卡利斯坦”运动人士视为眼中钉,甚至是“恐怖分子”。

今年6月,有一名叫做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的印度裔加拿大籍卡利斯坦运动领导人在加拿大一所锡克教社区谒师所外面的停车场被乱枪打死。事发的当时就跟演电影似的——两名埋伏在附近的蒙面枪手冲上去对准贾尼尔连续开了大约50枪,身中34发子弹的贾尼尔当场身亡,枪手随即钻进一辆等候在边上的轿车迅速逃离。这起有预谋的谋杀相当专业,至少有两部车六个人参与,但迄今为止没有抓到任何涉案人员,那些人可能早已离开加拿大。

话说印度正府对尼贾尔一直都有悬赏,赏格为100万卢比。早在一年前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官员就已经警告过尼贾尔,说可能有人要杀他;在他被枪杀之前,情报官员曾建议他待在家里不要出去,否则生命有可能会受到威胁……

500

▲印度正府对尼贾尔的悬赏,罪名是阴谋杀害印度教祭司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