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发展三大优势产业 “石材王国”绿色崛起

 

年轻云浮正在迸发朝气蓬勃的力量

南山森林公园是云浮的天然氧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成为云浮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云浮硫铁矿矿山,因硫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而闻名。这个曾经寸草不生的“光头山”,如今日渐绿意盎然,青葱郁郁的草坪、风景树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村民放养的牛群在草地上觅食。在云硫集团矿区,露天排土场已复绿18.5万平方米,俨然成了个山顶公园,焕发勃勃生机。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比翼齐飞,正是云浮经济发展态势的生动写照。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石材王国”云浮从最初的资源型经济的“一石惊天”,到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再到挺起产业兴市脊梁,云浮在建设生态绿色发展高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追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云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吹响“全域融湾发展”号角,进一步明确云浮将坚持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把云浮打造成为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六地”——湾区生态的“涵养地”、产业转移的“承载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农副产品的“供给地”、湾区物流的“配送地”和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三大优势产业兴起

因石闻名,因石而兴。

沿着324国道从云安区镇安镇至云城区腰古镇,50多公里,公路两旁石材厂鳞次栉比,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这就是有名的云浮百里石材长廊,云浮石材业的历史和荣光都在这里凝聚。

石材产业是云浮一张标志性名片,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这里就有石材加工作坊,然而长期以来,云浮石料厂寥寥可数,停留在小规模、低水平初加工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这个万山榛莽之地,云浮开启民营办厂的步伐。

1983年,时任云城镇牧羊大队當支部书记林汉带头联合6户农民,办起了全大队第一间石材厂,当年净赚6万元,户户都成了万元户。林汉等人的创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农民“洗脚上田”,握起锉刀、钢锯,开启了石板上的创业。至1992年,石材生产区从牧羊一区、富林镇向河口、腰古、思劳快速延伸,一举冒出1500家企业,从业人数达16万人。当年,云浮县石材生产总值达到10多亿元,经济实力一跃成为广东省50个山区县之首,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得益于此,1994年云浮升级为地级市。

正当石材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之际,各县发挥劳动力充裕、能工巧匠、工价低廉的优势,发展“三资企业”。1979年,罗定县服装公司与香港的显达国际时装公司签订来料加工服装合同,成为罗定县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1981年香港商人潘顺庆从香港引进一条不锈钢器皿生产线到新兴。而后,“三A”不锈钢制品集团成立,在此带动下,凌丰、万事泰等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优势企业相继诞生。新兴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生产和出口不锈钢餐厨具基地,荣获“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称号。

这边厢,工业持续发展;那边厢,云浮新兴县农业改革创新探索新的经济联合体。1983年,新兴簕竹镇温北英等七户八人创办了簕竹养鸡场,率先在县内成立农业股份合作组织,这就是如今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的前身。

到2000年云浮市拥有石材、电子、矿治、机械、建材、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和工艺等骨干企业11336家。当年,工业总产值227.13亿元,农业总产值94.33亿元,石材、不锈钢、农牧业等三大优势产业强势崛起。

传统产业“鸟枪换炮”

因绿而变,因绿而兴。

迈入21世纪,云浮工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先后形成了石材、水泥、硫化工、不锈钢餐厨具、液力机械、电池、服装等具有云浮特色并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支柱产业。然而,这种以拼资源、拼投入、拼人力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弊端渐显。

云浮石材企业虽大大小小有4000多家,但行业内缺乏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式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限。与此同时,废渣、废水、粉尘等环保问题也让云浮石材业饱受诟病。

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云浮市委、市正府高度重视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打造百亿石材产业集群、千亿工业大会战、企业成长工程等一系列正策举措,云城区也大力实施扶优扶强“百家石材企业”、企业成长、“个升企”、退城进园等系列工程。此后,一场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绿色低碳为标尺的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战役在云浮打响。

过去,尘土飞扬、随处可见“牛奶河”的牧羊路,随着石材企业迁至云城区安塘石材基地集聚集约发展,变化悄然而至,天蓝了,水清了,东方时代广场拔地而起。

聚焦智造驱动绿色发展。推进石材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加速石材机械制造业的崛起壮大,以科特机械有限公司、谢之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云浮市石材机械产业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力度,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近日,科特机械有限公司《石材加工信息化3P解决方案》成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得3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外石材行业多项技术空白,为后续石材规划加工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云浮优势传统产业纷纷瞄准智造升级,谋求质和量的突破。

位于新兴县的广东凌丰集团现代产业升级基地内,由凌丰集团自主设计、自行研发、自主安装调试的不锈钢制品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作。与传统生产相比,自动生产线的生产工人由原来的130人降到30人,产品在线生产平均时间由5天降到3小时以内,综合成本比传统生产降低约10%,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尝到了甜头。

工业向科技要效益,农业亦如此。2016年,温氏股份旗下的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条养猪装备全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全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先进生产线大大提升了养禽设备生产效率,每年可加工生产养猪栏架设备10万套,能满足200万头猪苗上市规模的种猪场栏架配套,年生产总值可达1亿元。在科学技术加持下,温氏股份从“七户八股”8000元的小养鸡场发展成如今年产值接近600亿元的中国现代农牧业领军企业,2018年温氏股份带动5万户合作农户(家庭农场)获得养殖收益超过81亿元。此外,作为农牧大市,云浮市出台了全省首部《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确保畜禽排污达标排放,为当地畜牧业标准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以生态保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也成就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和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云浮空气质量优良率98.8%,同比上升7%;2019年第一季度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市中排第三名,全省排名第二。

瞄准“精、特、优”产业

因创而强,因新而颖。

围绕粤北生态发展区定位,做优做强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云浮咬定绿色不放松,瞄准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氢能源、先进钢铁制造、健康医药等一批“精、特、优”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绿色跨越崛起新路。

在云城区,一辆辆银白色公交车在路面有序运营,这是全国首批投入商业化载客运营的氢能公交,投入运营2年多来做到零排放零污染,为这座城市注入低碳元素。目前,云浮已吸引了24家氢能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项目落户,总投资50多亿元,建成可年产燃料电池电堆2万台、系统集成5000套、燃料电池客车5000辆、燃料电池物流车5000辆的氢能产业化基地。据工信部有关数据显示,云浮市国鸿氢能、飞驰客车等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实际装车量占国内氢燃料电池车辆总数的70%以上,云浮已成为全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最快、市场化和集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以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为“新引擎”,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去年,云浮市率先成为全国正务外网最大规模的自主软硬件终端应用场景。得益于应用场景优势,今年4月份省工信厅与云浮市签订了“共建信息产业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华为、龙芯中科、同方股份等企业(机构)与云浮市共签署了23项合作协议。目前,云浮市已集聚了33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发展的雏形。作为国内两大PC生产厂商之一的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其年产30万台计算机的生产基地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

与此同时,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发展势头正猛。今年1月份,云浮建市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投资150亿元年产800万吨的金晟兰短流程优特钢项目落户云城区腰古镇工业园内,一期将于2021年前建成投产。以此为契机,云浮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项目,已与唐山东海钢铁集团签订了年产400万吨短流程精品钢项目投资协议。在此基础上,云浮将打造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谋划建设大湾区西岸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还有健康医药产业。南药种植一直是云浮的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南药种植面积有105万亩,依托南药资源优势,云浮着力推动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在产生物医药企业共66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在建生物医药项目21个。

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北部生态发展区要接入湾区大市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站在全力推进全域融湾的新起点上,云浮必将担当好湾区腹地、屏障的本分,以及衔接服务周边地市和大西南诸省区参与湾区建设的职责使命,在建设生态绿色发展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时光印记

南山森林公园:

在城市邂逅田园牧歌

旭日红霞照南山,早行的云浮人三五结伴,穿梭在披绿戴红的森林公园间。青翠的山水田林风光与悠悠鸟鸣、潺潺流水声、晨练音乐、交谈声、孩童玩耍声奏响出一曲欢快的田园牧歌。

“20多年间,南山森林公园从‘伐树’到‘赏树’,从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到立体生态群落,现在被誉为‘城市绿肺’和‘城市后花园’。”回望南山的华丽转身,南山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温星明感慨万千。

清晨,进入南山森林公园的人络绎不绝,或登山散步、或沿绿道骑行、或观赏拍照、或前来取山泉水。山上层林叠翠,山下溪水淙淙,涓涓细流汇成七湖相伴,200多公顷林地绿意盎然。

南山森林公园前身是云浮县国营中心林场,1993年封山育林,划为生态林,正府在此基础上将其改造为省级森林公园,正式迈向生态绿化保护步伐。

在温星明的记忆里,过去的南山是这样的:“山上基本都是松、竹、杉三个树种,植物群落单一,动物也少。”吹响森林公园建设的冲锋号后,公园逐年进行林分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物种的丰富度。2009年,南山森林公园依据“山水田林路”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原则,率先启动绿道建设,在此后,云浮以南山森林公园为起点建成约411公里的绿道网络,构筑成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的“绿腰带”。

经过20多年的兴林护绿,如今的南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持续向好,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现有植物499种8变种3亚种89品种。野生动物也多了,成了松鼠、鸟儿栖息的天堂。近日,摄影爱好者吴锦涛还在南山森林公园拍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东省省鸟白鹇。

南山森林公园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日清晨、傍晚到这里锻炼“打卡”,周末、假期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登山或带上孩子来一场亲子户外游。“一周至少有5天来这里‘打卡’。每次有朋友来云浮玩,必定推荐他们来这里感受天然氧吧的魅力。”晨跑爱好者陈诗诗被南山森林公园成功“圈粉”。

南山森林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休闲公共空间,而且以园区景观为载体,将石文化、禅宗文化、南江文化、法治文化、科普教育等内容嵌入其中,引领文明风尚。

以南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公园成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城市名片。在汲取南山森林公园建设经验下,近年来云浮打造城市新景观,推进城市园林、道路绿化、公园、城市文化景观等的建设。目前,全市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共93个,随处享有“处处皆绿、人人可感”的绿色空间。

出门见绿,生活环境改善,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随着公园、绿地的增加得到进一步提升。正是对绿色生态的向往滋养着如今的云浮,城市、自然、人在此和谐共生。当前,云浮正朝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前行,以森林公园建设为突破口,一个更高颜值更高品位的生态山水城市必将在云浮绽放。

奋斗者说

温氏股份创始人、“南粤新乡贤”梁焕珍:

鸡要养得好,得靠用心和技术

“当年学养鸡,是为了让子女有口饭吃,做梦都想不到温氏能有今天的成就。”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回忆起与丈夫温北英相濡以沫携手养鸡的创业故事,依然怀着满腔热情。

1966年,梁焕珍与温北英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全家10口人以卖草为生。为了生计,梁焕珍从娘家讨来一只母鸡,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这只母鸡产下20个鸡蛋,孵化出两窝小鸡,自此夫妇俩开启了边养边学养鸡的步伐。

没有地方圈养鸡,梁焕珍夫妇就利用床底空间饲养;鸡苗没有地方越冬,夫妇俩就把房里的另一张床改造成保温棚;鸡不够粮食吃,夫妇俩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先把鸡喂饱。与鸡为邻,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养出的鸡品质上乘,更被簕竹食品公司相中,收购销往香港等地。养鸡业市场前景点燃了他们夫妇俩对养鸡事业的希望。

1983年,温北英以“七户八股”的方式凑齐8000元创立新兴县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当年,梁焕珍带着她过去10多年来饲养的50多只母鸡、3头母猪到簕竹鸡场,正式从家庭作坊式养殖过渡到规模化养殖。

“我们夫妻俩开始都不懂养鸡技术,都是一路摸索学习。”梁焕珍说,那些年为了养鸡夫妇俩流下不少泪水,做过不少尝试。参照福建人用火焙法孵化鸭蛋的做法提高鸡蛋的孵化率;在鸡舍修建地下供暖渠道,让鸡安然过冬……随着对养鸡的深入了解,夫妇俩深切地感受到养鸡易学难精,鸡要养得好,得靠科学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北英在新兴县食品公司举办的养鸡培训班中结识了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讲师岑德光,在岑德光的指导下,梁焕珍夫妇从以往的“土方法”养鸡进阶到科学养鸡。1992年,簕竹鸡场与华南农学院畜牧系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华南农学院派出专家组进驻簕竹鸡场开展全面技术指导,实施科技兴场。

如今,温氏股份首创的“公司+农户”双赢合作模式,成为农业联农助农的有效方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在簕竹鸡场旁经营砖瓦窑的农民何凤林,1986年何凤林生意失败后来到簕竹鸡场向温北英购买鸡苗打算自己养殖,温北英深知对于不会养鸡的人,养鸡谈何容易。他想出了一个法子,农户先交一部分押金,鸡场提供鸡苗、饲料、药物给农户,并派技术人员指导农户防治鸡病,鸡养大后由鸡场代销售,以此极大地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这就是簕竹鸡场第一位养鸡户,四里八乡的村民看到何凤林确实赚到钱,纷纷过来加入合作养鸡。”当年的盛况,梁焕珍至今印象深刻。

谈及养鸡有何秘诀,梁焕珍反复提到用心和技术两个关键词。“从一只母鸡发家,到现在温氏股份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关键是靠技术,靠人才。”梁焕珍说。

出于对知识、人才的尊重,1996年梁焕珍与温氏股份共同成立“新兴县北英慈善基金会”,20多年来,不遗余力支持教育、新农村文化、医疗、脱贫致富等方面建设,截至2018年基金会累计捐赠金额达2.27亿元,并在2018年梁焕珍获评为“南粤新乡贤”。

“一个鸡仔就像是一个小孩,只要用心照顾,肯定能养大。”回首过去几十年养殖历程梁焕珍感慨地说。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